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时代浪潮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正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犹如一辆动力强劲的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的道路上疾驰,开启了一段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精彩征程。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的现状、机遇、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吧,
同时也来探讨一下新能源汽车国际运输这一关键环节所涉及的诸多要点。

1.新能源汽车出口现状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态势。我国新能源汽车凭借其性价比优势和不断进步的技术,
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出口规模预计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持续书写出口贸易的辉煌篇章。

1.出口量节节攀升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态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了120.3万辆,
同比增长77.2%,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这一成绩无疑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闪耀亮相。

进入2024年,这一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2024年1 - 3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0.7万辆,同比增长23.8%;
截至2024年7月,出口量为70.8万辆,同比增长11.4%。
各月份虽有数据波动,但总体向上的趋势清晰可见
比如2024年6月,新能源车出口8.0万辆,同比增长12.3%,环比下降15.2%,占乘用车出口21%;
而2024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9.2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8.2%,占乘用车出口24.5%。

 

2.市场版图不断扩张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市场早已不再局限于某几个特定区域,而是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的拓展态势。
国内像上汽、奇瑞、长城、吉利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表现突出。
上汽集团在海外市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奇瑞汽车的出口量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旗下车型在海外市场受到欢迎。
在欧洲,这片传统汽车工业发达的大陆,如今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重要阵地。
挪威、荷兰、德国等国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凭借高性价比和先进技术,
成功打入当地市场,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亚洲范围内,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环保出行的日益重视,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
此外,南美洲的巴西、智利等国,在政府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推动下,
也纷纷向我国新能源汽车敞开大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现有的欧美、亚洲、南美洲等市场,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将更加多元化。
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这些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日益增长。


3.路途中的坎坷待跨越

尽管许多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传统汽车强国的知名品牌。
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
在电池技术领域,国产锂电池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具备了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和快速充电等诸多优势,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有效解决了消费者的 “续航焦虑” 问题。
同时,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也日益成熟。
这些智能化功能不仅让驾驶体验更加便捷、舒适,还极大地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产品附加值,
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吸引着全球消费者的目光。

 


4.开启全球绿色航运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批量出口,海运无疑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
相较于航空运输高昂的运费和铁路运输在长距离运输时相对有限的承载量,
专业的汽车运输船(PCTC)能够一次性装载数千辆汽车。以常见的滚装船为例,
其巨大的舱位空间可以充分利用,通过合理规划车辆的停放和固定方式,
实现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运输,从而有效分摊每辆车的运输成本。
这种成本优势在面对全球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时,显得尤为重要,
使得企业能够在保证利润空间的同时,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海运运输路线的规划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及时抵达目的地至关重要。
在规划路线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航程的长短,其次是要考虑沿途的海洋气候条件,
此外,港口的停靠条件和通关效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选择停靠条件良好、通关效率高的港口,
可以减少船舶在港口的停留时间,提高整个运输流程的效率。

 

在包装方面,虽然新能源汽车不像一些易碎品需要进行复杂的外包装,但仍需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
例如,车辆的外部可能会覆盖一层保护膜,以防止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受到刮擦。
同时,车内的一些易松动部件,如后视镜、雨刮器等,可能会进行固定处理,
确保在海上颠簸的环境下不会发生位移或损坏。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 —— 电池,在海运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锂电池对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电池的性能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在运输过程中,车辆通常会被放置在适宜温度的环境中。
例如,采用温控集装箱或在船舱内设置温度调节装置,确保电池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内。
同时,严格按照国际相关标准(如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等)
对电池进行包装、标识和运输操作,确保符合安全要求。

 



汽车运输船具备强大的承载能力,不仅能够容纳大量的新能源汽车,
还可以根据车辆的不同型号、尺寸进行灵活布局。无论是小型的电动乘用车,
还是较大型的电动商用车,都能在船上找到合适的位置进行装载。
而且,随着海运行业的发展,船舶的照设计和建造技术不断进步,
如今的汽车运输船在空间利用和装载效率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能够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出口的需求。